荆江评论:荆州惊艳亮相文旅博览会,解锁文化传播新范式
荆州新闻网评论(特约评论员 张卫平)“楚韵千年,相约荆州。”在近期举办的2025年中国文化旅游产业博览会上,荆州展馆通过科技赋能、沉浸式体验与多元文化表达,完成了一次对荆楚文化的创新性诠释与有效传播。此次亮相,不仅展现出地方文旅产业升级的清晰路径,更为传统文化如何走向当代市场提供了具有启示意义的实践案例。
此次参展,荆州市最大的亮点,就是基本实现了“让文化活起来、动起来”。借助裸眼3D换装、洪湖湿地实景还原、AI人屏互动等数字技术,荆州将历史与传说从静态陈列转化为可参与、可感知的动态体验。这种“科技+文化”的模式,有效突破了传统文旅展示中常见的单向传播瓶颈,使观众成为楚文化的“体验者”与“传播者”,显著提升了文化表达的感染力和传播的有效性。
尤其值得肯定的是,荆州文旅的展现并未仅仅停留在技术层面的炫技上,而是构建了“视-听-触-味-嗅”五感一体的沉浸式场景。从楚简书写、漆扇制作,到公安牛肉、洪湖藕汁,非遗、艺术与美食共同织就了一条完整的情感联结链条。这种多维度的体验设计,既满足了Z世代“打卡分享”的行为偏好,也实现了文化内涵的深度传递。
此外,荆州此次采取“一县一品”策略,推出三大主题9条精品旅游线路,体现出全域旅游发展的系统思维。展陈内容不再局限于单一景点或文物,而是将楚文化、三国文化、红色文化、生态文化及非物质文化遗产等资源,整合成为兼具历史感与现代感的文旅生态,从而进一步强化了“荆州”作为一个文化IP的整体性和吸引力。
当然,博览会的展示只是一个起点。如何将这种高浓度、场景化的展会体验转化为可持续的旅游消费,还需要配套建设、服务提升与长期运营的支撑。但毋庸置疑的是,荆州此次的展出模式,提供了一条清晰路径:传统文化必须在当代语境中重新解码与编码,用人们喜闻乐见的方式讲述历史,用科技与审美并重的方式呈现文化。
期待荆州市以此为契机,推动文旅融合从“参展模式”真正迈向“日常模式”,让独具特色的“荆州故事”拨动更多游客的心弦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