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批13名“沧州非遗传播推介官”“云端”亮绝活儿
在沧州,一股青春力量正让非遗焕发新生。日前,在2025年“文化和自然遗产日”系列活动启动仪式上,首批13名“沧州非遗传播推介官”名单正式揭晓。这些新一代非遗传承人,在传统与现代的交汇处,以年轻化视角创新表达,借助数字传播技术打破时空壁垒,让沧州非遗从“深巷”走向大众,从古老走向时尚,融入千家万户的生活。
青春矩阵:
当非遗遇上“90后”新锐
在非遗传承的赛道上,“90后”正以独特的创造力重构传统边界。1997年出生的吴昊作为国家级非遗项目孟村八极拳传承人,将武术招数转化为短视频平台的流量密码——一条“吴昊打八极拳(单打)”的视频就获赞1.6万,评论区里“有传承的打得就是有范儿”等留言刷屏。“传统武术不能只存在于武馆,要让年轻人在手机屏幕前就能感受到爆发力。”吴昊说。
吴昊在练拳
2021年,吴昊从北京体育大学毕业后,放弃了大都市的发展机会,回到家乡传承八极拳法。他参与录制央视《青年·国风》、中国教育电视台《传承的力量—八极雄风》等八极拳专题宣传片,借媒体展示非遗魅力。在英国留学期间,他担任八极拳教练传授八极拳法,并多次受邀赴日本、法国、英国等国家讲学。如今,他正与游戏开发团队合作,以武术动作为原型设计新的游戏角色和招式,让传统武术在数字世界焕发新生。
许永泰团队在表演
生于1995年的许永泰,是国家级非遗项目黄骅麒麟舞的传承人,凭借对麒麟舞的挚爱,让传统瑞兽“跳进”年轻人的视野。在他创办的抖音账号“同居麒麟高跷会”里,他的表演团队将麒麟舞与现代舞蹈元素融合,结合踩高跷和盒子灯表演,呈现出别样活力,评论区有网友惊叹:“原来非遗可以这么燃!”许永泰还创新设计了麒麟的扎制方法,减轻了麒麟的重量,将麒麟的胡须用五彩绳替代,使其更加轻便、美观。数据显示,“同居麒麟高跷会”账号已发布339条视频,吸引来1.6万粉丝的关注。
孙亚楠制作驴肉火烧
在河间,1990年出生的孙亚楠则让驴肉火烧从传统美食变身“网红IP”。他运营的3个新媒体账号发布的200多条视频,记录了火烧从面团揉制到滚烫出炉的全过程。每逢制作视频,孙亚楠在讲解驴肉火烧制作技艺的同时,还搭配潮流、幽默的解说,以剧本演绎打造了非遗传播的别样方式。在孙亚楠的驴肉火烧店里,孙家火烧以其“色如金、酥如雪、形如书、薄如纸”的特点,每天吸引着大量外地食客慕名而来。传统美食在短视频里完成了从饱腹之物到文化符号的蝶变。
全媒传播:
多平台开辟交流新途径
卢磊在狮舞表演现场
数字时代的非遗传播,正在形成“人人都是传承人”的传播格局。国家级非遗项目沧县狮舞传承人卢磊运营的“舞狮妹”账号,在抖音、快手累计收获362万粉丝,1200余个作品中,单条视频获赞几十万已成常态。1989年出生的卢磊,9岁学习杂技与魔术表演,2004年毕业后进入专业团体学习狮舞表演技巧,曾荣获河北省“民族团结杯”民间体育项目比赛一等奖。他讲解沧县狮舞的讲座视频,已成为广泛流传的文化教学片。“最近,我们正在沧县各乡镇义务为群众演出,同时借助网络直播让沧县狮舞持续叫响‘北狮王’称号。”卢磊说。
姚广英在吹奏唢呐
东光县的姚广英则在快手平台打造了“观州唢呐”的音乐天地。这位自幼学艺的观州唢呐传承人,将传统演奏技巧与现代音乐结合,使演奏更加婉转流畅、优美动听。她在快手平台发布的1200条唢呐演奏视频中,唢呐独奏《洞房花烛》获赞3.8万。“有人说唢呐只能吹传统曲目,我偏要让它吹出年轻人爱听的旋律。”姚广英这样说也这样做,她经常到休闲广场免费传授唢呐吹奏技艺,还组建了“小花精英唢呐团”。在她的影响下,很多年轻人加入了唢呐吹奏的学习行列,她快手账号近48万粉丝的关注量,再次印证了非遗音乐的破圈可能。
董连福在展示制香技艺
同样,运河区的董连福将手工制香技艺搬进了“云端工坊”。他的快手账号“搓香小哥”5.9万的粉丝量,是他让非遗与全媒体碰撞的结果。手工搓制的倒流香和如梦香,曾被“东方甄选”选中,并进行了直播带货合作,引发网友关注。线上传播香文化的同时,董连福还积极参加线下各类传播推介活动,北京茶文化博览会、第五届大运河文化旅游博览会、大运河苏州展览等活动现场都活跃着他的身影。他制作的文创产品“一船明月”获得沧州市2023年文创大赛金奖,“文创+非遗”的模式,让千年香道在现代消费场景中找到了新出口。
创新传承:
让古老技艺绽放青春活力
在传统与创新的碰撞中,非遗正衍生出多元形态。
李雪在演唱西河大鼓
家住河间的李雪自6岁学唱西河大鼓,如今已成为国家级非遗项目西河大鼓的传承人。她演唱的《大运河新画卷》《幸福的记忆》等20余个作品,充满了时代气息。6月28日晚,在“唱起来!大运河——沧州零距离音乐会”上,她带着新创作的曲目《三楼鼎足竞风流》唱响运河两岸,西河大鼓艺术再次通过她的演唱感染人心。连续15年举办暑期培训班、义务教授千余学生的李雪表示,作为非遗传播推介官,她将继续探索跨界融合,通过现代音乐、短视频、沉浸式体验场景等创新式传播西河大鼓艺术,让古老艺术在更多年轻人中产生共鸣。
卢清华在锔瓷
作为非遗项目锔瓷的传承人,“创新”始终是卢清华的艺术追求。经过20多年的潜心学习,他将锔瓷各项技艺融会贯通,并把中国传统书法、绘画、雕刻艺术融入锔瓷技艺,形成了自己独特的锔瓷风格。他的锔瓷作品《刘海戏蟾》曾获全国锔瓷大赛一等奖。近年来,“锔瓷+新媒体”的模式更让他在抖音、微信视频号收获了15万粉丝,这些粉丝中不乏年轻从业者。150条展示锔瓷全过程的短视频,让“修旧如旧”的匠人精神通过屏幕影响新一代。
白金磊在剪纸
渤海渔村剪纸创始家族第五代传承人白金磊,则以“剪纸+产业生态”模式持续拓展非遗边界。他构建了从教学设计到装裱收藏于一体的完整产业链,产品远销英国、德国、美国等40多个国家,让剪纸艺术在现代市场中实现活态传承。在创新表达上,他传承了母亲——剪纸艺术大师韩宝菊的技术和渔村特色文化,同时大胆创新,进一步增强了剪纸作品的现代感。作品《冬奥吉祥》《港口晨曦》《运河古韵》《旱碱麦》《沧州铁狮子》等,都是带有时代烙印的作品。他同时运营多平台账号,将地域文化符号打造成兼具艺术性与传播力的非遗IP。
孙建军在制作面花
刘伟超在展示武术套路
刘福强在变戏法
冯宗珠在配制中药
此外,黄骅市面花制作技艺传承人孙建军、青县盘古王拳传承人刘伟超、肃宁县冯氏中医疮疡疗法传承人冯宗珠、吴桥杂技·地摊魔术传承人刘福强也在各自领域,用青春力量重构非遗的传播图谱。这些推介官的实践,呼应着我市非遗项目迈向系统保护、融入现代生活的实践。随着非遗保护受到社会各界越来越多的重视,沧州非遗必将在时代浪潮中展现得更加多姿多彩,焕发出更多青春活力。